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9日进行8个分论坛会议,各类对话与研讨在千余位高僧大德、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展开,内容涉及佛教修学体系、佛教教育、佛教音乐文化、佛教与科学、佛教的慈善关怀、佛教的国际交流等话题。...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29日进行8个分论坛会议,各类对话与研讨在千余位高僧大德、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中展开,内容涉及佛教修学体系、佛教教育、佛教音乐文化、佛教与科学、佛教的慈善关怀、佛教的国际交流等话题。
国际佛光会开山宗师星云法师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众缘和合”。今天的对话对佛教发展至关重要。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领导层的核心执政理念。中国官方明确提出,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学部汪玉凯对记者表示:“中国官方对宗教的管理理念,为宗教对话的展开和宗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
中国著名佛教学者、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教授对记者表示,对话对于佛教发展意义重大,但有效的对话不是“异中求同”,而是在其中发现彼此的差异、自身特质,同时彼此尊重。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文明形成了长期的对话关系。中国佛教在对话中与儒道共同成长,和谐共存,并形成自身的对话经验。
“这种经验至少可以概括为尊异求同、温和宽容、解释辩驳、入他自省、比类会通,这对当代世界的宗教文明间的对话与和谐应该会有所启发。”中国佛教专家、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董群教授认为。
在当前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时代,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文化领域的相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由于各种意识形态、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抗和冲突也在凸显,佛教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内部流派关系,与其他宗教、其他文化领域的关系,应对社会文化危机等问题。
与会的佛教徒和佛教学者指出,只有在与各方面的深入对话中,佛教文化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得到和谐发展;也只有在积极的对话中,佛教才能传播自己的价值,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德国佛教徒法兰克·阿尔姆对记者表示,东西方佛教有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吸引我们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佛教。我觉得,中国的僧人也在倾听,了解西方的佛教,甚至是西方的宗教。他说,“这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也有好处。”
斯里兰卡佛教交流中心的泰罗长老在“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的分论坛上指出,佛教在斯里兰卡和当地文化融合得非常好,它不具有别的宗教的排他性,它的包容是它发展的优势。
在分论坛上,与科学对话、反思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佛教界的重要话题。“佛教和科学的对话才刚刚起步,这种对话能推动佛教找出自己的方法体系。”楼宇烈指出。
来自新西兰的慧峰法师对记者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佛教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抓住机遇,使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稿源:佛教导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