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帐号:
  • 密码:
  • 注册

站内搜索
  • 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关 健 字:

【杭州佛教界托钵慈善活动特写】托钵行脚济世间返回

2014-03-06 14:25:25 来源:弘法寺 浏览量:1937
导读:

深圳佛教新闻网讯:“我有钵盂惟一只,非瓦非金亦非锡。朝朝托向十字街,具眼衲僧俱不识。……行脚来,行脚去,业识茫茫无本据。行脚东,行脚西,路在胸中孰共知。……”2500年前,佛陀住世弘法的49个春...

  

  深圳佛教新闻网讯:“我有钵盂惟一只,非瓦非金亦非锡。朝朝托向十字街,具眼衲僧俱不识。……行脚来,行脚去,业识茫茫无本据。行脚东,行脚西,路在胸中孰共知。……”

  2500年前,佛陀住世弘法的49个春秋里,一直用行脚托钵这种最质朴的方式度化众生。“行脚托钵”,对僧人而言,蕴涵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是降伏忄乔慢,不贪美味,毫无选择,专心修道;另一方面则是藉助托钵行脚因缘与信徒居士接触,给予布施种福田及说法的机会。佛陀与弟子们藉着托钵行脚,深入社会,了解民瘼,说法利生,使佛法在古印度风行一时。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历经两千余年,僧侣生活方式的已经有了中国式特色体现,特别是在提倡“农禅并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等修学主张出现。这些主张使得佛教文化更加紧密的融入中国各阶层,佛法被大众所欢喜受持,成为一记调和心态,开启智慧的济世良药。时隔两千多年的今天,在有东南佛国美誉的杭州天竺一带,托钵行脚的僧侣身影又出现在世人面前。

  2009年,佛历2553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生纪念日,从上天竺法喜讲寺至灵隐寺的路上,一行浩浩荡荡的行脚僧缓步而来,他们头戴笠,手捧钵,身披衲衣,步伐稳健,神态安详。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佛,并效法古德,“一瓶一钵越千山”,行脚修道弘佛法,杭州佛教界特举办了这次“托钵行脚慈善活动”,将所得财物悉数回馈社会,利益众生。

  上天竺法喜讲寺方丈定本法师走在队伍之前,带领着灵隐寺、净慈寺、永福寺、韬光寺、灵顺寺、径山寺以及杭州佛学院的263名僧侣们鱼贯而行,队伍长达数里,他们背负如来真理的行囊,将佛法的种子播植在足迹所至的大地上。行脚所到之处,人们争相慷慨解囊,布施捐助。布施的人群中有怀抱幼子的母亲、有满脸稚气的儿童,有虔敬合十的中青年男子,更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依次将钱物放到每位法师的钵中,有的跪在路旁虔诚诵念,有的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有的留下了法喜的泪水,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感动着所有行脚的僧人,更让这场盛大而庄严的行脚托钵慈济活动,显得格外盛大,意义非凡。

  烈日下,豆大的汗珠早已湿透衣衫,但僧人们仍以安详的步伐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或慑心敛目,或念佛持咒,向人们演示六度中的“持戒”;长时间的行脚,考验着僧人的“忍辱”功夫:布施者,有的欢喜供养,有的冷眼旁观,有的恶脸相向,这些都是观音、罗汉的示现;行脚僧,一抹微笑,一句弥陀,一个合掌,都是禅定、智慧的展现。不管腿酸、脚麻、肩疼、腰痛,行脚僧们未到目的地,仍需提起正念,精进用功。

  路过繁华街道之处时,僧人们目不斜视,低头观自在。行脚托钵是全方位表现一位僧人素质的最佳手段,若没有精严的戒行和足够的定力,外界的环境非常容易使人随境而转。《阿含经》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带领500罗汉行脚托钵,托钵行脚是入红尘,磨炼自心,也观众生相。为供养者称念一句“阿弥陀佛”,或赞叹“功德无量”。

  托钵行脚的队伍,从上天竺法喜讲寺出发,沿天竺路托钵行脚至杭州灵隐寺,沿途接受广大信众的布施供养,历经2个多小时,所得善款共20余万元,将全部捐赠给四川灾区希望小学建设。

  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在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利用佛教自身的一些特点、优势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当中。托钵行脚的是释迦摩尼住世时的一种弘法方式,蕴涵着深远的意义。今天的托钵行脚活动不仅向社会捐赠了财物,更向人们倡导一种广中福田的理念,这就是一种传承与发扬。

推荐阅读
印顺大和尚致唁电悼念成刚长老
惊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佛教协会会长、长春市佛教协会...更多
本焕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学习《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2016年6月1日,为贯彻国家宗教精神,响应党的号召,经中国...更多

弘法网 2005-2022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921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02)0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090号
主办单位:深圳市佛教协会 罗湖区佛教协会 深圳弘法寺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
电话:0755-25179580        邮箱: nhfjwh@vip.163.com(南海佛教)
广东省深圳市莲塘仙湖弘法寺 0755-25737095(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