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黄心川
诸位前贤、长者大德,学者护法:
有机会来深圳参加第二届宗风论坛,非常高兴,感谢大家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作一个发言。
今天召开的是以“宗风”为主题的论坛,这个主题很好,也很有意义。宗风乃是佛教的形象,它不仅仅是百年才有的主题,应是佛祖创教以来就已有之。弘扬祖道,唯有宗风,释迦经在世时就已经为佛教定下了宗风,这个宗风的基调,就是“清净无染,内外一如”,也就是说,作为佛教的出家人,其所要展示的宗风是一个内在含蓄、外在庄严的僧人形象,广及到整个佛门就是要庙要像庙,僧要像僧的如法如律形象,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广达人间。
宗风作为佛形象展示,从古到今一直是以正能量为主而出现的。佛教之所以能够二千五百年长久不衰,绵延至今,我认为这与佛教的正能量有很重要关系。1956年我在中国佛学院教书,当时班上都是一批小和尚,其中有传印、净慧、清德、无相等几十人,现在这些人都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中坚和一代高僧,领导信徒积极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地将佛教重新复兴,虽然很多人都已圆寂,但是他们在佛教界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其所做的领袖示范作用一直是后人所学习与崇奉的榜样和对象。“人能弘教,非教弘人”,正因为历代佛教祖师不断地显示了良好的道德与素养的风范,所以才得到了上至朝廷下到百姓的崇奉,把佛教的良好形象传递到社会,在人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率领广大信徒走上了解脱了悟的道路,扩大了佛教的影响,佛教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现在我们讨论“宗风”,我觉得还是要以突出正能量这个主题,因为佛教界离不开正能量,也需要正能量,高僧的风范是正能量的展示。像弘法寺的百岁本焕长老,他在中国佛教界里一直拥有很高的地位,他一生所做的各种事迹,无不体现了大乘佛教传统强调的弘法利生的理念,是当代中国佛教的模范展示,在他身上就体现的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宗风。我与本焕长老有过几次见面的机会,我们之间的交谈不多,但是很受用。本焕长老对我说,佛教的传承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学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出家人要尊重学者,要在佛教界里形成尊重文化的风气。古僧云“为书为诗,诗扬宗风,书纵逸趣。”(《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亭念常集)我以为他老人家这几句开示恰恰就抓住了佛教宗风的主脉,因为内养素质,外展形象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展现,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就不会展现出庄严的形象。当然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还包含了心性的修炼,后者对出家人更为重要,本焕长老是一位有长期薰修的实践者,是一位大智慧者,所以在他的身上完全可以代表着当代佛门宗风的形象。
明清以后,中国佛教开始衰落,这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不够,理论创新不足,人才雕零等方面,“重振宗风”似乎成为一时代的风气,德不稱位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不管在何时,佛教界里的僧伽展示仍然是正能量大于负能量,例如现在新的一代年轻高僧,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古来大德的身影,绝大多数人仍然尊奉古训,过着如法如律的生活,这是我们认识中国佛教的主要方面,也是如何评价宗风的认识基础,当然宗风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各种新的适应。
水清无鱼,佛教的宗风也有面对严竣挑战的时候。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就是要在复杂的转型期时代,如何保持古来的宗风,同时又去开拓新时代的宗风的重大理论实践。鉴古方能知今,总结大于批评,中国佛教的智慧是无数大师创造出来的,古人云:“扶振宗风,作将来眼。佛法千生莫遇,祖道万世难逢。”(古越云顶山一壑沙门济能纂辑,白云峰溪隐门人上喻较阅《角虎集》卷之上)其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