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共赴博鳌正当时。 4月21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媒体见面会,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如期而至,两大宗教领袖、一位国学大家,与中外媒体近百名记者共赴一场善与美的春天盛会。
又是一年春光好,共赴博鳌正当时。
4月21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媒体见面会,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如期而至,两大宗教领袖、一位国学大家,与中外媒体近百名记者共赴一场善与美的春天盛会。
博鳌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惟一连续七届出席分论坛的对话嘉宾,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深圳弘法寺、三亚南山寺、尼泊尔中华寺方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印顺大和尚,携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杨发明阿訇,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来教授,与媒体朋友们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新社、人民政协报、海南日报等海内外媒体记者出席了见面会。
记者提问
宗教分论坛主题“千江映月 美美与共一一文明因交融会通而历久弥新”,与本届论坛年会“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的主题有什么关联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印顺大和尚率先破题释义。他说,这届宗教分论坛的主题,是受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所启发。习近平主席说:“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
因为有信仰的需求,就出现了如来、上帝、真主等特别的指称,于是就出现了寺庙、教堂、清真寺等相应的名相。其实,所有的宗教,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对于真善美的呼唤,对现世的关怀都是共通的。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交融会通,建立、发展了形态各异的宗教文化,为人类丰富繁荣的精神家园作出了贡献。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大宗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投射出至真至纯、美美与共的信仰光芒。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正如宋代这句著名的禅宗偈语,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境界和胸怀,一定能携手各大宗教信众,共同建立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记者提问
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是中国宗教的发展方向,也是海内外媒体朋友提问的焦点。
杨发明阿訇从伊斯兰文明传入中国的历史开始谈起,指出这个过程就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就是伊斯兰教主动适应中国社会、扎根中华文化土壤的过程,即在这一过程中,既坚持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核心教义,又强调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了两种文明的和谐共存与深度会通。
印顺大和尚则从这十几年倡导的“南海佛教”的实践中总结,强调推进佛教中国化方向,要做好“三化”:一是做好佛教的本土化,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化”中华佛教走向世界;二是做好佛教的现代化,将具有时代先进性的“现代化”中华佛教引领时代、融入社会、服务大众;三是做好佛教的国际化,让具有大国风范的“国际化”中华佛教走向世界、感动世界、影响世界。好比我们首倡举办的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从2016年8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领袖与会,扩展到现在的18个国家和地区与会,就充分说明了中国佛教只有不断做好本土化、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时,才能吸引、带动和服务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最后,陈来教授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明观与“与人为善”的文明态度,解读了外来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思想特色。
宗教分论坛召开前夕,海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苻彩香看望了线下出席分论坛的三位嘉宾。
据悉,全球亿万宗教人士翘首以盼的“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将在4月22日上午10时许如期举行。由于疫情原因,本届分论坛的嘉宾将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展开对话,除了媒体见面会上的三位嘉宾,线上与会的其他三位嘉宾分别是:世界穆斯林社区理事会主席、国际反暴力极端主义示范中心主任阿里·拉希德·努艾米博士,“韩宗和”联合主席、韩国天主教主教团促进天主教团结和跨宗教对话委员会主席金喜中,“意宗和”主席、“欧宗和”联合主席萨尔维阿。
届时,六位重量级嘉宾将展开不同宗教、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互学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同舟共济战胜疫情,为共促全球和平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宗教与文明智慧,展现大爱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