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舍利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佛教各宗派所共同信奉。佛教东渐两千多年,古往今来高僧辈出,神州大地涌现出大量高僧墓塔,当代高僧舍利仍然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是中国作为世界佛教中心的重要圣迹。高僧舍利也如同佛陀舍利一样,是依戒定慧熏修、慈悲喜舍无量功德成就的见证,是十方信众崇奉的圣物。本文试从佛教史上简略梳理古代有代表性的高僧墓塔形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寻踪、整理近代四大高僧舍利建塔供奉状况,旨在为当代高僧舍利供养提供借鉴,薪火相传,续佛慧命,继往开来,弘扬人间佛教。
“世间只有佛骨在,从来未见老君牙”(宋仁宗御制“佛牙赞”)。舍利是佛门修行最高境界,即涅槃的物化象征。舍利供养是佛教信仰独有的方式,对佛教的传播曾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佛教的历史上,舍利供养以建塔瘗藏为主要方式。按照佛典的说法,古印度阿育王分发舍利,东土建有十九处舍利塔,开中国舍利供养之滥觞;康僧会以幻化的舍利令吴大帝折服,江南佛法由此大兴;至隋文帝分发舍利,佛塔遍布中华神州;其后以帝王为中心的舍利供养高潮不断,唐皇迎佛骨、宋帝赞佛牙,帝王供养舍利传为千古佳话。帝王供养使舍利崇拜在民间得以深入,历代修塔供养舍利之事不绝史册。
舍利瘗藏是佛门法事,舍利从何而来从来不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印度的佛舍利大量流入宋朝朝野,舍利崇拜空前高涨。如2008年南京宋代长干寺圣感塔地宫开启,出土的碑文记述地宫瘗藏有“感应舍利十粒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等,而“舍舍利施护”者,即捐献和护持舍利者共有僧俗七人;今年年初甘肃泾川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宋代舍利陶棺和记事砖铭,铭文记叙了本寺两位读法华僧,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化缘,从而化得“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等,瘗埋在本寺曼殊院大殿内。两处记载所藏舍利即有佛舍利,也有高僧(即“诸圣”、“诸佛”)舍利,有的建塔瘗埋,有的直接埋入了佛殿里。从发现的这些“舍利”实物看,多为“影骨”,或谓“感应舍利”。此类情形不胜枚举。佛陀舍利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对于佛陀舍利而言,高僧舍利似乎更契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具有真实感和亲近感,从而得到等同佛陀舍利一样的尊崇。,如上两例,就是将感应舍利和诸圣舍利一起瘗埋在同一舍利函器、同一地宫内的。宋之前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主持供养佛陀舍利,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垄断式的皇家供养,普通信众只是随喜功德。高僧舍利也是“三宝”,于是在民间有了更加广泛的崇拜和供养。佛教传入后融合了本土传统文化,并且日益完善,自成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两千年来高僧辈出,今天存世的无数的高僧墓塔、以及众多来华弘法的域外高僧的墓塔,便是中国化的佛教历史见证。
一、中国佛教的高僧墓塔
高僧舍利塔俗称“墓塔”。墓塔最早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如《高僧传》记载西晋求法僧朱士行圆寂于西域(于阗),茶毗后“敛骨起塔焉”;绍兴新昌大佛寺原有东晋昙光大师舍利塔,早已不存。据历代高僧传和灯录等的记载,著名的高僧墓塔有六十多座,而今天存世的墓塔数不胜数。从现存的墓塔看,最早的建造于南北朝时期。南京灵谷寺原有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为“神僧”宝志建造的五级木塔“志公塔”,原址在钟山西南坡独龙阜,今存喇嘛塔为明初迁徙后重修,六朝风貌全失。山西五台佛光寺有一座“祖师塔”,亭阁式砖构,呈六角形,分上下两层,塔室内原供奉二祖师像,此塔建于北魏至北齐之间,是已知存世最早的高僧墓塔之一。
唐代高僧墓塔存世量很大,艺术表现十分丰富,后世佛塔的各种造型这时几乎都出现了,且多为墓塔。如五台佛光寺塔林,有志远和尚塔,是最早的覆钵式塔;有解脱禅师塔,塔顶装饰重叠的大花瓣,是最早的花塔;又有大德方便和尚墓塔,平面六角形、单层亭阁式,造型古朴简洁;无垢净光塔则为八角形墓塔。
陕西西安户县的草堂寺有著名的姚秦高僧鸠摩罗什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也属于花塔一类。石塔为单檐亭阁式,下部承以山岳波浪,须弥座也由浪花波纹组成,是唐代墓塔建筑艺术的极品。
终南山香积寺内有善导塔。善导法师圆寂于永隆二年(681),当年建塔瘗葬舍利。塔平面呈方形,外轮廓成方尖锥体,仿木结构、密檐式,砖砌十三层(现存十一层),通高33米,是典型的唐代方塔。塔门上题额“涅槃盛事”当是后代添加的。
玄奘舍利塔位于西安长安县少陵原畔兴教寺西慈恩塔院内。玄奘法师是著名译经大师,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圆寂后,肉身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迁葬现址并建塔修寺。塔为楼阁式砖构,平面方形,五层,高21米。塔背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0)篆刻的《大遍觉法师塔铭》,故也称“大遍觉塔”。塔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玄奘法师墓塔两侧,各有一座三层塔,是玄奘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的舍利塔,均为唐代墓塔。
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建于唐天宝五年(746)。据说是塔已发现地宫,地宫平面方形,壁施彩色绘画,内存净藏法师舍利罐。塔外观为八角单层重檐,亭阁式砖塔,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八角形塔。梁思成、刘敦桢先生评价说:“唐代砖、石结构的墓塔中,采用木构式样最多的只有净藏禅师塔一处……在现在我们所知道的资料里,没有比它更重要、年代更古的了。”在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现存极少,更无木结构亭阁式塔的存世的情况下,净藏禅师塔无疑是一座极其珍贵的仿木结构实例。
山西运城有唐代报国寺泛舟禅师墓塔,单层圆形,亭阁式、砖构,在唐塔中较为罕见。山西平顺明惠大师舍利塔仍保存唐代石塔原构。湖北黄梅四祖寺为唐初禅宗四祖道信所创,现存毗卢塔建于唐永徽二年(651),道信圆寂后葬此塔,塔为方形仿木构亭阁式砖塔,单层重檐,四面墙头嵌有释迦四塔砖雕铭文。
唐密祖师善无畏示寂后全身不坏,弟子将其全身舍利(肉身)置入木龛中(也应该是一亭阁式塔)供奉在洛阳圣善寺。开元二十八年(740)善无畏真身葬于西山广化寺。宋赞宁《高僧传·善无畏传》云:“观畏之遗形渐加缩小。黑皮隐隐骨其露焉。”此时距善无畏去世已二百四十多年。金刚智于开元二十九年(741)示寂于洛阳广福寺,天宝二年(743)于龙门奉先寺西岗起塔。然此二塔至明朝以来已不知确切地址了。1983年温玉成先生经考察考证,发现了善无畏广化寺塔遗址和金刚智奉先寺葬地。今广化寺有新建“善无畏舍利塔”,伊阙有“金刚智三藏显彰碑”记其址。
辽宋金时代墓塔添加了大量装饰物,具有民俗化、生活化趋向,与唐代相比变化较大,多为八角,图案丰富,造型艺术形式不拘。如黄梅衣钵塔,塔身刻象、狮、葵花、荷花等图案。北京房山云居寺婉公塔,于辽大安九年(1093)重修,静婉法师是隋代云居寺开山刻经的高僧,唐贞观十三年(639)圆寂后可能建有舍利塔,但不见记载,是塔为辽大安初所造石塔,奉安灵骨。河南沁阳天宁寺三圣塔修建于金代,塔内有金代建塔铭记“舜都栖岩寺髑髅和尚铭”和一佛二菩萨造像六处;正定县临济寺内的澄灵塔为金代重建,八角九级密檐式,高30多米;五台杲公禅师塔也是金代墓塔的精品之作。
古刹塔林一般都是高僧墓塔群,数量庞大且丰富多彩。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墓塔区,现存墓塔228座,是全国最大的一处塔林,其中最古老的一座砖塔“法玩塔”建于唐贞元七年(791),方形单檐。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为唐至清代历代住持高僧墓地,现存167座,其中以唐天宝间慧崇禅师塔为最早,现存仍为唐代原物,表现了盛唐艺术风格,灵岩寺塔以钟形塔较多见。河南汝州风穴寺塔林现存73座墓塔,著名的是七祖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四方密檐式,砖构九级,为高僧贞禅师所建造,藏有舍利数千粒。另有元代慧公宗师塔、开山昭公塔及明代喇嘛石塔等。北京潭柘寺塔林始建于西晋,今存金元以来高僧墓塔75座。昌平银山留存18座墓塔,其中五座金代密檐式塔高达二、三十米,比少林寺、灵岩寺的大型塔高大许多。山西永济中条山栖岩寺塔林存唐至清代高僧塔25座。等等。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有了迅猛发展,这个时期的舍利塔以金刚宝座式和喇嘛塔为特色。北京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大街西黄寺内有清净化城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石塔,乃乾隆皇帝为纪念六世班禅而建造,塔内安葬六世班禅的衣冠和经咒,也称“班禅塔”,中央的大塔为喇嘛塔,四隅小塔采用经幢,但仍是密檐式塔的形式,此塔集汉藏文化于一体,是清代佛塔建筑的杰作。布达拉宫红宫内的灵塔殿是安奉达赖肉身灵塔的殿堂,著名的有西大殿五世达赖灵塔殿,殿内有五世达赖、十世达赖、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七世达赖、八世达赖、九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还辟有专门的灵塔殿,十一世达赖的灵塔独居达赖世系殿的西侧。灵塔为中小型金铜喇嘛塔,且均置于宫殿之中。
明清两代承袭元代喇嘛塔为多见,此外也有仿效辽金密檐式塔,一般形式单调,突破不大。姚广孝舍利塔是明代高僧塔中最著名者。姚广孝法名道衍,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永乐十六年(1418)于庆寿寺圆寂,荼毗后的舍利葬于北京房山区的常乐寺村的圣岗塔,塔呈八角、九级,高约33米。塔基为四方平台,首层八角形基座上有两层须弥座,须弥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西番莲花图案,其上为三层莲花瓣,塔身有四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雕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塔刹铁制,为仰莲托起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是一座仿辽代密檐式砖塔,但又有明显明代建筑装饰特点。另外,辽宁鞍山千山真和尚塔也为密檐塔,六角九级,是清代密檐式砖塔的精品。江西吉安武功山上有一座“僧道石塔”,刹为宝珠、塔体为五重低矮的圆盘,呈坟椎形,造型诡异,据介绍葬者先僧后道,也属罕见。
近代建造的墓塔以中小型砖构和钢砼塔为多。玄奘顶骨舍利于1942年在南京意外发现后,1944年在南京小九华山仿唐塔建造了一五级楼阁式砖构“三藏塔”,——为近代少见为古代高僧瘗藏舍利所建之塔,供养舍利一份。顶骨舍利的大部分又分成若干小份,由于各种因缘分散世界各地十余处建塔供养。今南京灵谷寺和成都文殊院都有供养玄奘灵骨的小型舍利塔,玄奘顶骨真身今仍可瞻仰。
二、近代高僧舍利供养现状
佛教认为修行有成就的高僧或在家信徒,圆寂荼毗后也都能得到舍利。从释迦牟尼佛到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古往今来有许多的高僧圆寂以后,肉身荼毗都会留下舍利。如近代“四大高僧”——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和虚云大师等,他们圆寂荼毗后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舍利,有的高僧据说还保存了舌舍利、心舍利等。舍利的一个特性就是非常坚固,故舍利也称“坚固子”。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四大高僧相继圆寂。时逢战乱或非常时期,虽然时间距今日并不太久远,但若寻踪他们的舍利存世状况也并非易事。四大高僧舍利塔大多为近年重修。
(一)印光大师,1940年示寂于苏州灵岩山寺,世寿80岁,僧腊60载。往生百日后举火茶毗,适逢释尊涅槃圣节,送行者两千多人。次日晚上灵岩住持妙真和尚偕众赴荼毗所敛取舍利,但见舍利色白质坚,重如矿石,触之有金属声;顶骨裂为五瓣,如莲花状,三十二颗牙齿完整不坏。荼毗三日后再捡骨,得五色舍利百余颗,精圆莹澈,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状,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者,形色殊异,数以百计。捡毕分类为五色“六聚”,分别盛于盘中标识:一舍利珠、二小舍利花、三大舍利花、四血舍利、五舍利块、六牙齿舍利。舍利珍藏于山寺,妙真和尚拍摄照片分赠远近,见者莫不叹为希有,有发心迎请供养者,流布甚广。
灵岩祖山建有印光大师灵骨塔,1948奉请舍利入塔,后又兴建塔院。此外,成都北门之郊原有印光大师舍利塔,为1944年印光大师弟子所建,惜毁湮于战火,舍利下落不明,此地今已荒芜;浙江菩陀山法雨寺有印光法师纪念堂和舍利塔;香港荃湾芙蓉山也有印光大师纪念堂,内奉大师舍利塔。据悉,陕西合阳县印光大师故里路井镇赤东村于2001年新建一座“印光大师舍利塔”,塔用青石雕砌,地宫内瘗藏大师法身舍利。初步调查印光大师舍利塔至少有五处,个人供养或收藏情况不明。
(二)弘一大师,1942年圆寂于泉州温陵晚晴室,世寿63岁,僧腊24载。据说大师茶毗后获红、白舍利一千八百粒、舍利块五、六百。1952年在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的建材为泉州白花岗岩,正门上用青草石镂刻“弘一法师之塔”。门的两边刻弘一大师手迹:“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对联,横批“无相可得”。塔内顶部为仿木斗拱结构的藻井,壁正中镶嵌一块青草石刻的弘一法师画像,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所作“泪墨画”。正中安放弘一法师无缝舍利石塔。2012年在舍利塔旁新建成弘一法师全身坐像。
1953年丰子恺先生因大师出家于杭州虎跑寺,遂自清源山请得一份灵骨至杭州,瘗埋于虎跑寺后山,集资修建了又一处“弘一大师舍利塔”。今知大师舍利塔共有两处。
(三)太虚大师,1947年圆寂于上海玉佛寺,世寿59岁,僧腊41载。大师法体由玉佛寺移奉杭州古城草桥门外的海潮寺举行荼毗,当时参加恭送荼毗的行列长达一里多。据记载,大师荼毗后敛得灵骨舍利三百余颗,有紫色、白色、水晶色等,尤其称奇的是心脏不坏,且缀满舍利。据说太虚大师舍利分奉八处,今调查其实远不止八处。
1947年,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寺修建大师塔,塔为汉白玉建筑,上方安奉大师石像,塔正面为弟子赵朴初题写的“太虚大师之塔”,传为太虚大师之心脏舍利塔,塔底座上刻有缘起文,记录了大师圆寂后法尊法师迎请舍利回寺及后来演培法师重修大师塔之事迹。1948年厦门佛学会恭请舍利四颗,始建舍利塔于虎园路半山堂,1984年迁建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顶太虚台上,为宝箧印经式石塔,有五重相轮,太虚台前有一亭,亭中立石碑,上镌丰子恺为太虚大师造像。1949年奉化雪窦山分得舍利一份,建灵骨塔安奉,后塔遭毁坏,舍利下落不明,2000年重建舍利塔,新建塔院和纪念堂,供奉太虚大师铜像,铜像背后即是太虚大师舍利塔,塔身由白石砌成, 正面嵌入一块黑色石碑,上刻“太虚大师之塔”,内安奉舍利两颗,据说舍利是从香港重新请回的。1952年,香港佛教界在荃湾芙蓉山南天竺寺附近建一“太虚大师舍利塔”,1976年举行了舍利塔重修落成大典。1954年暹罗龙华佛教社(在今泰国曼谷)所建太虚大师舍利塔落成,舍利奉安入塔。湖北武昌某军工研究机构原为武昌佛学院静莲庵旧址,内存有太虚大师真身舍利塔一座。山西晋城高平市七佛山七佛寺内有大师舍利塔。马来西亚槟城也建有太虚大师舍利塔。另外,四明、重庆、西安、开封等地也各分得一份舍利,皆已相继建塔或筹建舍利塔。上海、杭州、南京、镇江、常州和台湾等地也可能分得了舍利,具体情况不详,有待进一步调查。
(四)虚云大师,1959年于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120岁,僧腊101载。有一种说法是,老和尚圆寂七天后封龛荼毗,预期三天后开炉,不料次日赵州关外山上失火,混乱中舍利遭哄抢,舍利几何难以统计。但年谱又记舍利有百余粒,小者无数。灵骨最初安奉在赵州关外海会塔中。后塔被毁,1982年又新修一塔,塔身镌刻“沩仰宗第八世祖上虚下云老和尚舍利塔”,并建有塔亭和塔院。另据记,1987年一诚长老在海会塔上建一花岗岩石四柱有顶方塔,奉入各人所藏舍利数十粒。今真如寺方丈室内还有一座供奉老和尚舍利的鎏金小塔,供人瞻仰。
老和尚舍利塔目前至少有七处,均为近年重修或新建。香港芙蓉山有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和舍利塔,虽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但也是较早的虚老舍利供塔了;广东韶关云门寺和南华寺近年新建了虚云大师舍利塔;云南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和昆明西山碧鸡山华亭寺都有“虚云禅师舍利塔”,也是近年新建的。
据传虚云大师尚有大量舍利散存世间。美国万佛城“无言堂”有宣化上人曾经供养的虚云老和尚舍利塔;浙江天台山、香港沙田古岩净苑、昆明圆通寺及筇竹寺和美国檀香山虚云寺等处也可能藏有虚云老和尚的舍利。又有所谓“水晶舍利”,现藏福建沙县显密吉祥寺中;传言有一颗所谓“宝石舍利”,由天津一阴阳师个人收藏,不知是否。
现代高僧舍利可谓层出不穷。如今年2月惟贤长老于重庆圆寂,荼毗后有头骨、指骨和五色舍利,涂山寺正在建塔筹备供奉。今年4月净慧长老于湖北黄梅四祖寺圆寂,荼毗后筛敛舍利约2700粒,有血舍利、骨舍利和顶骨、牙齿、指骨舍利等。
资料所限,仅列上数权作纲目。四位大师塔数尚有未知,或录有失误,求诸大善知识批评指导,俟调查整理后续作周密修订。
三、本焕长老舍利对人间佛教的弘扬
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公元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于深圳弘法寺圆寂。世寿106岁,僧腊83载。
本老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咨议委员会主席和名誉会长,兼任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本焕老和尚的前半生志在苦行,参研三藏,遵循清规;后半生奔走中外,行化四方,建寺安僧,三十多年间,光复别传寺、光孝寺、弘法寺、报恩寺、正觉寺、莲开寺、大雄寺等寺院,德业巍巍。本焕老和尚重视将中国佛教文化传播海外,曾用十余年时间访问欧美、东南亚诸国和地区,弘扬禅门宗风,践行人间佛教。
本老的一生极不平凡,充满传奇。先于1930年在武昌宝通寺受戒,后于扬州高旻寺拜来果老和尚为依止师;1937年朝拜五台山,继任碧山寺方丈;1948年到广东南华寺接法于虚云老和尚,次年就任南华寺方丈,虚云老和尚步行送座,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传人;1980年出任丹霞山别传寺住持;1985年在深圳筹建弘法寺,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赋诗赞扬本焕老和尚恢复别传寺之功;1987年任广州光孝寺住持,1992年兼任深圳弘法寺方丈。
2012年4月5日正值清明节,是国家法定假日。这一天,深圳弘法寺风云变色、人天同悲,百年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本焕长老追思会在弘法寺举行,高僧大德云集,社会贤达毕至,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万善信在佛号哀鸣声中,手捧鲜花虔诚在长老化身窑前追思悼念,纪念这位见证了中国佛教百年历程的百岁菩提。本老法体在梧桐山举行了荼毗仪式,经过七天七夜,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衣钵传人印顺大和尚亲自开启化身窑,此时仍见三昧火星点点,余烬中七色宝光闪烁,随即发现大量灵骨和五彩舍利。有一颗较大的血舍利晶莹剔透,灿若宝石,圆润坚固,重如金丸;灵骨洁白如玉,叩之有金石之声,骨内现细密舍利子;其他舍利如汗滴洒满窑内,窑壁到处缀满了舍利。经数月日夜清理,统计灵骨数百块,大者五十,其中指骨舍利和顶骨舍利多块,细小舍利子重达30多公斤,初步估算舍利总量超过1.4亿粒,若一一计数准确数字将需要十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真是不可思议!
就在老和尚圆寂前整一个月,印顺大和尚遵照老和尚嘱咐开始启动身后法事,指导设计本师舍利塔地宫和舍利函器。
本老舍利以五重舍利宝函装藏。宝函制式参考盛唐舍利套函,从内而外有:舍利摩尼宝瓶、珍珠七宝装金棺、画像荼毗银椁、盝顶宝珠钮铜函和题记铁函等,每个函器以云锦包裹,层层相套,外层又加以檀香木匣,装入汉白玉雕彩绘造像之四门宝塔。如法依律,庄严神圣。2012年11月30日,在深圳东部华侨城举行的“知恩报恩、护国息灾万众普佛供灯祈福大典”上,首次展示了这套五重舍利宝函。2013年3月,第一套宝函密藏本老舍利,赴泰国隆重瘗藏。
梧桐山上拟建的本老灵骨舍利宝塔,为九级密檐式钢结构塔,外观参考北京辽天宁寺塔和明姚广孝墓塔。宝塔首层以本老法像供养为中心,收藏、展示本老生平照片和存世遗物、法语遗著、抄经墨宝等。
舍利宝塔地宫庄严设计理念是:以瘗藏光明如来舍利为中心,遵照释迦佛说转轮圣王荼毗法则,借鉴传统佛塔地宫营造法式,尊重舍利瘗藏规制,如法供养;在艺术表现风格上注重设计创新,在材料选取与制作工艺上注意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地宫从空间上划分为“明宫”和“暗宫”两大单元,分别体现“供养”和“瘗藏”的主题功能。从地宫设计上分为上明下暗两层。下层为暗宫,以“无尽自在光明如来”琉璃舍利宝塔为中心,内部永久封藏本老灵骨舍利。六壁绘制反映本老一生重大事件的画传故事:新洲出生、报恩出家、宝幢受戒、高旻求法、跪拜五台、刺血写经、西天闭关、护送经塔、燃臂孝母、驻锡南华、蒙冤入狱、中兴丹霞、重兴光孝、四祖重光、开山弘法和光明涅槃。顶部为龙盘光明法轮,塔前设供案置五供、长明灯,周边陈列供养七宝箱,壁侧安放景泰蓝捧真身菩萨一躯,双层金漆宝匣瘗藏本老手书血经长卷,以象法舍利。
地宫上层为明宫,以供奉鎏金七宝阿育舍利宝塔为中心,六壁为九龙高浮雕(地宫也称“龙宫”),设若干壁龛安放水晶小塔,安奉舍利灵骨,顶部为大型工笔重彩绘画“无尽微妙庄严世界”。走廊和外壁雕刻引路菩萨、乐伎供养、天龙部众和金刚护法。为贴近信众、满足信众供养需要,明宫定时开放,接受瞻仰朝拜。塔宫有三块碑记,分别是印顺大和尚撰写的“弘法寺开山临济正宗恩师本焕长老塔铭”、“新修佛塔地宫瘗藏本焕长老舍利缘起记”和“本焕长老行状碑”。鎏金七宝阿育舍利宝塔参考宋代长干寺大金塔锻造,塔体每个平面均有装饰,现20幅浮雕画像,镶嵌各色宝石,是专门为供奉本老舍利而制作的第一座舍利宝塔,此塔曾供奉老和尚指骨舍利奉安本老故乡新洲报恩寺,并出巡泰国、参加普佛供灯祈福大典和纪念法会等活动。
按照老和尚的遗嘱,迎请供奉舍利需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凡是老和尚生前住持过、或有关联的寺院均可起塔供养;第二,对庙不对人;第三,建好塔后迎请,并由弘法寺恭送。
自本老舍利面世以来,目前已有上百座寺院提出供养申请。新洲是分得舍利供养的第一处,弘法寺又恭送鎏金五佛冠七宝塔供养舍利(专为本老设计制作的第二座舍利供塔,金铜铸造,镶嵌七宝)。2013年3月22日,为满足泰国佛教徒的愿望,泰国佛教界在素可泰府隆重举行恭迎本老舍利安奉仪式,由曼谷航空公司专机恭迎。当专机抵达泰国素可泰机场时,花雨缤纷,场面热烈。泰国常务副僧王、泰国宗教部部长以及中国驻泰大使馆官员等亲自到机场迎接舍利金塔。交接仪式结束后,具有泰国民族风情的歌舞乐队领先引路,十名当地军人抬举舍利宝塔,中泰两国高僧大德、政府官员、法师和护法居士,一路浩浩荡,护持本老舍利抵达供奉主会场。行进途中,印顺大和尚与泰国副僧王帕波玛师提长老、中国云南迪庆州藏学研究院仲巴活佛一路牵手,在本焕长老舍利慈光照耀下,象征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和谐相处,共证菩提,更为中泰两国佛教友好交流再添佳话。此次赴泰之行是继太虚大师舍利来泰安奉六十年之后,中国高僧舍利第二次到泰国接受公众瞻礼和永久供奉,再谱佛教民间外交新篇章。
2013年8月,本老第三座舍利宝塔制作完成、运抵弘法寺。宝塔由弘法寺印顺大和尚指导监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先生精心策划。设计以唐代方形亭阁式仿木构砖塔为依据,上亭下阁,开龛安置水晶瓶塔,供养舍利。塔以金丝楠木为主要骨料,镂刻雕饰窗棂檐楣,工艺繁琐,外壁帖金铂,立柱横梁包裹金饰、金皮,无颜色杂宝嵌饰。整座塔端庄凝重,古朴典雅,金璧辉煌,是对隋唐曾十分流行的木结构亭阁式塔(今已无一幸存)的重新发掘和现代释读,也是对本老舍利的最高顶礼。
本焕老和尚与世人广结善缘,说法开示重在契机,因人施教,深入浅出,妙义无穷,闻者无不心生欢喜,归依他门下的弟子有二百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本老入佛门80余年,有着坎坷的修行生涯,数十年间,行化南北,弘法利生,法流天下,被尊为佛门泰斗。本老一生都是在人间度过,他是一位真切的人间导师,他主张佛教要贴近人的需求,佛的教导并非虚幻不实,是可以积极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不是消极出世、避世的思想。人间佛教注重入世而非出世,重视利他而非自利,注重度生而非超亡。本老的开示教诲是最日常化和生活化的,他明白的告诉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做人处事,对于现实中很多人难以释怀的浮躁情绪,本老一语禅机破执迷——“为民当官当大有作为,心想发财发大菩提心。”佛法不离世间觉,尤其大乘佛教更是注重自利利他,是帮助他人的佛教。本老以慈悲甘露普洒人间,饶益众生。本老倡导社会公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率弘法寺僧众多次参加支援全国受灾地区的捐款捐物活动,支持希望工程和孤残福利事业,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得到永久的快乐。本老一生都希望能救度一切众生,不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甚至对蚊蚁也施与慈悲之心。本焕长老的法堂悬挂着一幅对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就是怀有菩萨心肠的本焕长老的担当大愿,他的大愿注定了他一生荷担普度众生、拔苦与乐的如来家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老和尚的口头禅,这既是佛教的宗旨,也为一切宗教和社会制度所倡导,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和普世价值观,为一切信仰者和非信仰者所共同恪守。万善同归,社会才能和谐,才不会出现屡屡挑战道德底线的现代社会丑闻……本老已入大涅槃,但本老的舍利仍在人间,时时刻刻昭示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老所说过的教法仍然存在这个世上,随机教化芸芸众生,继续正确而清楚的指引我们的人生。
四、结 语
中国佛塔数量居世界之最,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很多佛塔成为地方独有的文化符号,为当地百姓视为神圣、引以为自豪,从而历代都能得以修缮和保护,成为中国存世量最大的古建筑群类。舍利塔也如同舍利一样,乃恒河沙数,试图统计舍利塔的具体数量是不可能的。据说有学者统计中国现存古塔3400多座,也有说上万座的,均不确切。仅说塔的种类就是不可估算的,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两个塔完全相同。中国古代高僧墓塔与佛舍利塔并无二致,都是由塔刹、塔身和地宫三部分构成,有楼阁式塔、亭阁式塔、密檐式塔、花塔、金刚宝座式塔等,无一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即便与印度早期窣堵波最接近的喇嘛塔也在建筑造型和艺术装饰上融入了中国元素。宋辽佛塔尤其注重探索变化与创新,从而达到最辉煌的造塔巅峰。墓塔是随着佛舍利塔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墓塔的层级有的多达九级以上,甚至达到十三级,单从层级上是看不出佛塔还是僧塔的。故高僧墓塔也通属佛塔,都是中国特色的舍利供养方式,是中国佛教的创造,而不是印度佛教的理论。
元明以降,高僧墓塔以喇嘛塔形式为主流,近代高僧墓塔也多承袭这一传统,但无论技术应用还是艺术表现都没有出现时代性代表之作。纵观百余年来,从佛教法理和建筑角度来看,少有精品佛塔建筑可以称道者。尤其是三十年来新建的佛塔建筑,结构越来越单调、简陋甚至粗糙,与现代建筑的整体发展趋势极不合拍(今日中国建筑业界对佛教普遍陌生),更与唐风宋制不可同日而语了。无锡“灵山梵宫”从空间感上更似西方教堂而不似传统的佛教殿堂,尽管如此梵宫尚不失为当代最辉煌的佛教建筑;而所谓的“合十塔”大则大矣,实乃钢砼堆塑的概念性模型;目前还有许多大型佛塔在建设项目,如山东汶上在建的“宝相宫”等,有待大众评判。近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建筑材料更有史无前例的绝对优势,佛塔曾是建筑史上最值得炫耀的一大品类,至今见证中国古建筑的辉煌,而今天何以唐宋遗风不振,反倒江河日下?很值得思考。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舍利在人间,无论是佛舍利还是高僧舍利,都是全体佛教徒心中的“三宝”圣物。供养舍利是佛教信仰的依止,最上福田。高僧的修行不离世间觉,舍利在人间也当如法供养,庄严建塔,接受普世瞻礼。本老不仅是大修行的高僧,而且是真实的人间菩萨、现世如来,他一生都在弘化四方、慈悲济世,勉励大众爱国、爱教、爱护众生,遵纪守法,提高境界,成就自我、普度众生。本老舍利是中国高僧大乘精神的集大成结晶。见舍利如见老和尚,见佛塔如闻妙法音。舍利将得到永久供养,历劫不朽。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本焕老和尚仍然还在陪伴着我们,音容婉在,慈悲加持,护佑四方、福泽人间。
2013年8月27日二稿
参考资料: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罗哲文、柴福善:《中国名塔大观》;
楼庆西:《中国古代建筑》;
张驭寰:《中国塔》、《中国佛塔史》;
徐华铛:《中国古塔造型》;
印顺法师:《太虚大师年谱》;
净慧法师:《虚云和尚全集》;
山东省佛协编:《虚云老和尚年谱》;
弘法寺编:《弘法》杂志;
黄夏年:《确立中国佛教中心的地位,开拓新的佛教民间外交》等;
陋作《佛塔地宫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