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帐号:
  • 密码:
  • 注册

站内搜索
  • 起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关 健 字:

我的比丘尼三婶(2)返回

2014-03-06 16:41:02 来源:弘法寺 浏览量:7240
导读:

终于到了福建境内,忽然三婶对我说,快回陕西。我们从陕西一路跋涉到此,现在却又要折回出发地。这哪里是朝拜普陀。回陕西是乘车直达。仿佛赶奔十万火急的伟大事业,三婶处处在抢时间。到陕西凤州下车,连口...

  终于到了福建境内,忽然三婶对我说,快回陕西。我们从陕西一路跋涉到此,现在却又要折回出发地。这哪里是朝拜普陀。

  回陕西是乘车直达。仿佛赶奔十万火急的伟大事业,三婶处处在抢时间。到陕西凤州下车,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便乘汽车,直插秦岭腹地。三婶一路向人打听一个名字奇诞的地方。这一次却是步行了,三婶却依然那样精力健旺。草很高,林很密。真正的羊肠小径。风声,松涛,鸟鸣,伴我们同行。至晚,赶到一处小小山村,七八户人家。我向农夫借宿。荒僻之地,农夫极为贫苦。主人家尚且被褥不全,我们只好守在门口的火坑边,借篝火取暖。深山昼夜温差极大,风也强劲。浩荡松涛送来料峭寒意。三婶修持深厚,火坑边铺厚了干草,趺坐了,便一夜凝然不动。我却受了大罪。若躺下,顾了头顾不了脚。学三婶跏趺坐看,半个小时也耐不下来。熬至天亮,三婶仍岿然不动。我呼唤她,她丝毫无知。我伸手她的鼻下,似乎也感觉不到气流。我摸她的脉,方感到极为迟慢的博动。我以读书得来的知识,知道三婶已入定了。我悄悄捡了块小石,轻轻地敲击火坑上面的铸铁吊锅。

  三婶出定,精神分外饱满。三婶感谢了农户,便起身赶路,连口水也不喝。

  “三婶!”我说,“吃点再走吧!”

  “到地方吃。”

  “多远?”

  “立马就到。”

  “几里?”

  “二三里。”

  就这二三里,我和三婶便走了一上午。我说三婶呀,你这二三里比海里都大,是不是孙悟空翻跟斗云用的里?

  “小狗葸子,这就到了。”

  三婶抬手指去,但见翠竹丛中,依稀出茅蓬点点。我心生喜悦,以为倾刻便到。谁知正应了俗谚:望山跑死马。到达茅蓬,竟走了七十分钟。茅屋共有三间。茅屋前有半亩平地,生些疏疏的野草。一支蒲公英挺立的绒球,被我踢着,一群美丽的白絮,便斜斜地升起来,煞是好看。茅屋四周皆浓翠欲滴。山风不绝,竹韵萧萧。一条粗竹,伸向竹林深处,引出一道请泉,挤出竹筒,汩汩地注入山下竹林中去。有山有水有竹有树,清幽绝伦。我们的脚步声,惊动出一个僧人。年纪三十四五。三婶抢前一步,跪下叩头。僧人忙弯腰搀扶,引入左间茅屋。茅屋不大,卧具尚备,余则再无长物。三婶向僧人介绍了她自已和我的居士身份,又讲了福建师父的指点知引荐。僧人说,两位师兄才入定两天,他担任护法,须臾离不得。要见他们的师父,要等两位师兄出定之后,商量一下见师父的事。

  我说我们自已去找师父。

  僧人摇摇头,说能见不能见,还得他先去见了师父,看师父怎么说。

  我暗自猜度,那师父必定在旁边茅屋,便请僧人此刻去说。僧人说师父不在这里。但在什么地方,他却不说。

  僧人的苦行,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我和三婶呆在护法僧人的茅屋。没有什么菜蔬。僧人煮几个玉米,就是午饭了。三婶大概见饭少,为省一个人的口粮,便也跏趺入定了。僧人惊奇地大声赞颂:好功夫!

  由于三婶,僧人对我也另眼相看了。他说你可不要再入定了,我们去砍竹割巴茅,再搭一个茅屋。我竟不知道,搭一间茅屋是如此简单。山中林木富足,随手可拾得枯技。加上竹子,极容易便搭起一间茅屋的框架,然后将巴茅缚在上面和左右前后。一天便完工了。看到我的建筑作品,十分新奇激动,便自告奋勇,要再搭一间茅屋。

  时值立秋。山中五味子、弥猴桃、核桃、毛粟,都可以进口了。我采得兴起,自已动手,用竹子编了个筐子,往四周采集。僧人再三叮嘱不可走远,格外小心毒蛇。

  有山果滋润,调解了饮食,无亏肚腹。从都市尘嚣中走来,置身加此幽寂之境,松声竹韵,鸟啼花香,加之有如此丰富的山果可食,顿觉生趣盎然。身体如同充足氢气的气球,直欲飞扬起来。

  另外两个僧人出定的时候,我们也让三婶出定了。护法的僧人说,师父答应见我们,而且特别提到我。这令我惊诧。护法的僧人说,这是缘份。因为除了他们师兄弟六人,世间再没人知道师父在这里苦修的。他们三个陪伴师父,流落红尘的三位师兄,也不会轻泄于人。能被师兄指点来此,定非凡庸。老师兄(称呼三婶)的功夫证明了此点。师父肯答应见,更足证明。

  “阿弥陀佛!”三婶双手合十向天,笑了。

  我说三婶这次能见大师,是沾了我的光。

  “你个小狗葸子!看我不打你两巴掌。”

  音容笑貌又是我童年的三婶。那一声“你个小狗葸子”们浓浓乡音,令我如沐春风,浑身通泰。

  说见大师,又过了几天。早晨,每人吃了一把煮熟的黄豆。乍然说走,忽然凉风送来浓雾。一抹凉刷刷的水气,扑面而来。雾往了青山,雾住了竹丛,雾住了茅屋。伸手不见五指。茫茫浓白中,顿感无限宇宙中,只有自已孑然独立。稍稍具备修养的人,都会产生灵肉的震撼。好像我佛如来长袖轻挥,驱来浓雾,为苦修的佛子演示一番《金刚经》深邃无际的意蕴。遥想古往今来,多少佛门龙象,末必不是在此种时刻获得开悟,立地成佛。物极而返。开悟的大德表达开悟时,又须借助开悟的初缘,于是就有了寒山拾得的众多诗篇,王维、苏轼、李贺诸居士的闪烁文章。

  浓雾至十时,方徐徐收去,薄去。太阳晕出一团乳白。漫山一派奇异的明亮,那山,那林,那竹,那草,那茅屋,顿然灵化了似的,若有若无,若真若幻。三个僧人收拾了些山果、玉米,带我和三婶起程。山林里穿行,如走八卦阵。左折右折,绕树绕石。林密处,暗如黑夜。脚下软绵绵,有一种驾云似的感觉。三个僧人步健,三婶贾勇追随。就难为了我。我提出休息的要求。山风凉浸浸的,极快吹落了汗。还没有歇够,三个僧人便催促上路,说坐久了怕伤风。

  走了一个小时零二十三分钟,来到一处生满灌木和草莽的山坡。草深没人。加上灌木丛,视线尽为障蔽。只好仰首望天,方为眼晴和心灵汲取来蓝天和白云,汲取来悠远和辽阔,以及淡淡的轻适,和淡淡的滋润。

  “到了!”

  草莽中停下来,弥望去风催草浪,杂花惹眼。松涛遥遥播荡。一个僧人忽然身体下沉,消失了。然后是三婶,然后是我。身临其境,方发现一个直下的深井。先下的僧人的光头,依稀在阴暗的井底。两个僧人扶我下井。井壁两边有凹凸处,供人下脚。下去将近两米,下边的僧人说到了,吩咐我踩着他的肩膀往右手进。我这才发现右手凹进一个洞口。洞口深入半米,有柴扉已经半开。我缩身进去,三婶双手拉我。

  五人全进了洞,因光线过暗,什么也不见,一片黑漆漆的,僧人不知干什么,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动。我贪图洞口的薄光,手扶石壁,伸颈望井底,冰雪般的森然冷气扑面袭来。那井深邃不知几何。我骤然惊退,顿觉黑暗逼出一派恐怖,不由叫了一声三婶。

  “你又怎么了?”

  听见三婶的声音就在身边,一颗心方安定下来。嚓的一声巨响,一根火柴燃亮了。三个僧人点起两只松明子火把。火把光中,举头四望,我几乎惊呆了。好大的溶洞!容的下千军万马。头顶密密垂下乳挂,奇形异状。中间一朵粗大钟乳石挂,桔黄闪亮,绝似过去皇帝头顶的万民伞。壮观得十分撼人。细风森森,水声迢递。火把一前一后,五人排成一线,向洞深处走去。脚步声响亮无比,造出深沉的回音,简直就是一种神示。一个僧人咳了一声,激起的回音竟如雷鸣。走了十来分钟,便听见响亮的水声。一条两米宽的清溪,汩汩潺湲。盈盈的回音,滋补得水声直如杨琴般润心。尤奇者,溪上架有木桥。桥板颜色不同新旧不同,显示出不同时间的修茸。过桥走了几分钟,便见一壁当面堵断。壁面凹凹凸凸,呈流线型,具红、黄、白、绿、黑五色,火把抖动的光中,那钟乳石壁有了生命似的,给我强烈的飘扬感觉。我以为就到了溶洞的底部。谁知僧人落低火把,弓腰进了一圆形凹处。走没几步,抬头一看,天呀,又是一大溶洞,比先前更富丽,更令人震撼,鬼斧神工,人形兽影,活灵活现。简直称得上一个地下迪斯尼乐园。我一时激动,问僧人还有多少路。

  “快了!”

  我此次进山最怕听“快了”两字。我将“快了”诠释为“还远哩”。

  我问溶洞有多深,僧人说没人走到头过,听师傅说,可以穿过整个山脉。

推荐阅读

弘法网 2005-2022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4921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粤(2002)0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1090号
主办单位:深圳市佛教协会 罗湖区佛教协会 深圳弘法寺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仙湖植物园内弘法寺
电话:0755-25179580        邮箱: nhfjwh@vip.163.com(南海佛教)
广东省深圳市莲塘仙湖弘法寺 0755-25737095(客堂)